【嘻哈生活專訪】台灣嘻哈應該像「櫻花鉤吻鮭」獨特!群眾集資建立全台第一個嘻哈整合平台

by 劉郁葶

(左為嘻哈生活的主理人夏偉禮,右為方寸海納的主理人廖胤鈞。攝影:劉郁葶)

近 30 年來,台灣嘻哈音樂出現許多變化與創新,為台灣藝術產業注入一股動能,就如同荒涼的沙漠,開始冒出源源不絕的清泉。台灣嘻哈歌手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大支蛋堡頑童Leo 王⋯⋯等等,攻佔 YouTube 與各大音樂排行榜,以及歌迷們的耳膜與心房。

儘管嘻哈音樂看似從「地下」成為主流,但嘻哈資源依舊散落在各處,缺乏一個完整的建立與統合系統。嘻哈生活團隊注意到這個問題,近期發起群眾集資,推動《台灣第一個嘻哈平台啟動計畫》,希望建立完整的台灣嘻哈維基百科與社群,同時鼓勵創作者持續創作,讓創作者在平台上推廣作品、獲得分潤。

(「Hip-Hop x Life 饒舌音樂討論社」的創辦人夏偉禮一度想放棄經營社群,後來仍堅持下來。攝影:劉郁葶)

結合線上線下活動,帶動嘻哈音樂風潮
嘻哈生活的主理人夏偉禮,同時也是 「Hip-Hop x Life 饒舌音樂討論社」的創辦人,他在 2012 年創立此臉書社團。當年還只是個高二生的他,起心動念是「以音樂會友」,希望未來參與嘻哈活動時能呼朋引伴。當時僅有少數人加入社團,直到一位嘻哈前輩「靈魂」,在嘻哈二手服飾的社團中推薦「Hip-Hop x Life 饒舌音樂討論社」,社團因此打開了知名度,那時起,每天約有近 100 人加入,目前已有近 5 萬人在社團中!

夏偉禮經營社團的同時,面臨著高中、大學的課業壓力,他好幾度問自己:「是不是要放棄這一塊?會不會其實現在已經不需要了?」然而,每當他想放棄時,都會發生讓他「回心轉意」的驚喜。一次,一位厲害的音樂製作人在和夏偉禮深聊後,表示很樂意幫助他,並將自己經營的付費網站讓出,夏偉禮說:「真的超感動,他迅速把那個網站清空,然後直接給我用了,也沒有跟我收錢。」

於是著手幾位朋友,每隔幾天就在網站上更新文章;而隨著社群媒體蓬勃發展,嘻哈生活也慢慢從社團轉到 IG臉書與平台,藉由不同的媒介推廣嘻哈音樂。夏偉禮難掩笑意:「嘻哈就是這樣,從我年輕到現在一直跟我死纏爛打,然後我們都沒有放棄過對方,到現在我覺得都存在一些意義。

夏偉禮表示,經營社群這 10 年來,他秉持著「嘻哈生活化」,以及尊重嘻哈文化獨特性,讓社團保有開放的討論風氣。他觀察,「許多饒手歌手會唱、會創作,但他們不一定知道怎麼宣傳,在社團 po 出作品後,就會吸引大家的關注、產生效益。」

不只經營網路媒體與社群,去年 10 月加入嘻哈生活團隊的廖胤鈞分享,他的目標是將社群媒體變成一個營運單位。團隊近幾年開始舉辦嘻哈音樂活動,2020 年 7 月在 PIPE Live Music 辦大型活動演出,邀請許多在今年 《大嘻哈時代出現的大人物,也獲得不錯的迴響,嘻哈生活逐漸從「線上」走到「線下」。

(儘管台灣的嘻哈文化發展和西方不同,但創作過程中不斷嘗試的精神卻是相同的。圖片來源:嘻哈生活 facebook 粉絲專頁

不斷實驗、創新,創造台灣獨有風格
由於長時間經營嘻哈社群,夏偉禮對台灣嘻哈音樂的竄起、變遷與創新觀察入微,累積獨特的見解。夏偉禮認為,嘻哈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娛樂、藝術、文化與社會價值,儘管台灣的嘻哈文化發展和西方不同,但創作過程中,不斷實驗、嘗試的精神卻是相同的。

在 1990 年代的台灣,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廢除,國民大會全面改選,本來因政治而封閉的一切,逐漸迎向自由開放。音樂文化也是其中之一,各種樂風百花齊放,整座島嶼充滿著改變與創新的生命動能。

那時台灣尚未出現嘻哈音樂,而流行音樂產業想突破以往的曲風、呈現新的風格,因此將嘻哈「平行輸入」,把國外的詞曲翻成中文,用台灣獨有的方式唱出來。若仔細聆聽會發現,「當時的嘻哈有種模仿的青澀感,嘻哈圈稱之為『Raw 感』,意即原始的感覺。」後來,才陸續出現台灣本土嘻哈創作者。

雖然社會大眾對嘻哈音樂已有既定的印象,事實上,嘻哈音樂是經過反覆實驗的成品。嘻哈音樂來自於美國街頭,當時黑人經濟貧困,但憑藉著對於音樂的熱愛,將唱歌、跳舞、DJ,與爵士、搖滾音樂融合,變成早期的嘻哈舞曲;爾後,隨著嘻哈越來越流行,因各國的國情、文化不同,又發展出不同風格的嘻哈音樂。

嘻哈當中有一重要文化叫作“Diss”,起源來自於黑人為了自我保護,而和其他人大打出手,直到有人跳出來說:「不要打架,對他不爽就寫歌罵他」,漸漸引領“Diss”的風潮。Diss 讓雙方在寫歌時,出現「較勁」的意味,不管是編曲、寫詞技巧,或是表演呈現,都因此有了新的嘗試,Diss 文化慢慢影響到後代,也成為台灣的嘻哈音樂的特色之一。

(台灣享有言論自由、經歷過抗爭歷史,有許多不同族群生活在一起,這些都成為嘻哈題材。圖片來源:嘻哈生活 facebook 粉絲專頁

自由、抗爭、族群,皆為嘻哈創作養分
儘管台灣的嘻哈音樂和西方不同,但夏偉禮認為,台灣文化和嘻哈有一個特色相互呼應——嘻哈強調自由,而台灣享有言論與藝術自由,這讓台灣的各個文化層面蓬勃發展。

他說:「所以你可以看到,相較美國這麼大、有這麼多人,台灣這麼小的島,但是有各種音樂類型,從台語、中文、客語到各族原住民話都有,現在真的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。儘管台灣嘻哈的發展的時間、程度不如西方普及,但台灣和美國同樣享有言論自由,許多不同族群生活在一起、儼然是個「文化大熔爐」,台灣也經歷抗爭歷史,因此「所接受到的文化熏陶是可以相提並論的。 

而廖胤鈞則認為,台灣的嘻哈特色在於社會上的各種大小事件,「台灣有太多社會上的議題可以罵,台灣的創作能量來自於,生活日常有很多莫名奇妙的事情發生。」 

台灣嘻哈發展初期至今已有 30 年,台灣也陸續出現許多知名的嘻哈歌手,例如熱狗蛋堡頑童Leo 王⋯⋯等。夏偉禮比喻,「台灣嘻哈從以前到現在,就好像是一片沙漠,然後大家一直走、一直走,經過不斷地實驗、嘗試,終於找到水。

由於當今全球音樂流通,任何人都能接觸到不同國家的音樂,創作者也可以從國外的作品中,思考如何讓本身的創作更上一層樓,過程中音樂因而互相影響、催化。如今,時間和地區不再是創作嘻哈的限制,夏偉禮相信音樂越在地,越國際化而台灣的嘻哈無法達到國外的高度,此種說法已慢慢不適用在這個時代」。

(社會大眾對嘻哈的負面印象已逐漸被翻轉。攝影:劉郁葶)

不再是青少年「公害」!嘻哈負面形象被翻轉
近年來,台灣嘻哈從社會觀感到商業營利,都和早期有所不同。嘻哈文化精神主張有話直說、突破規範,許多青年會藉此表現自我、抒發情緒,並透過服裝、表演和談吐等展現。然而,早期在唱跳嘻哈的人,會被社會認為是「混混」,因此較難在學校、公共場合公開表演。

夏偉禮分享,蛋堡在〈十年〉的歌中寫道:

「 我覺得帥
     那種 Style 我崇拜     
     那種音樂穿著都愛
     
     耳機連上課都戴
     青少年的公害     
     那時大人覺得
     但他教我太多事我慢慢聽著
      慢慢學著 」

如今嘻哈負面的印象已被翻轉,嘻哈也慢慢站上主流舞台,目前台灣許多學校的社團有「嘻哈研究社」,嘻哈深入到各個學校當中;部分嘻哈創作者在大學畢業後,會跟廠牌合作,共同創造商業價值。夏偉禮表示:「二、三十年前靠嘻哈創作可以賺錢,從『不敢想』到現在『有可能』」夏偉禮認為,嘻哈在當年被視為「叛逆」的代表,眾人對嘻哈的誤解,是由於過去台灣的教育較忽略藝術學習,使得人們對音樂藝術缺乏瞭解與尊重。

相對於台灣樂團發展的長久性,嘻哈文化發展僅有 30 年的時間,隨著嘻哈歌手如頑童熱狗開拓嘻哈商業價值,讓嘻哈產業也逐漸受到重視。夏偉禮說,嘻哈就像是需要學走路的小孩,「嘻哈終於探出頭了,嘻哈開始要接觸如何賺錢、如何商業化,如何讓他的音樂作品更創新、有趣。

(嘻哈音樂看似從「地下」變「主流」,仍面臨諸多挑戰。圖片來源:嘻哈生活 facebook 粉絲專頁

嘻哈看似成「主流」,卻仍未達最理想狀態
近年來,嘻哈音樂在金曲獎中嶄露頭角,2019 年 Leo 王獲得「最佳國語男歌手獎」;2021 年金曲獎的「最佳華語男歌手獎」入圍名單中,蛋堡瘦子 E.SO 皆是嘻哈饒舌歌手,最終由蛋堡拿下獎項。 

嘻哈看似從「地下」躍為「主流」,但夏偉禮指出,台灣嘻哈仍在過渡期,考驗才剛剛開始,尚未達到最理想的狀態。儘管當今台灣音樂圈的資源整合上較過去扎實,每年有金曲獎與固定的音樂季,嘻哈仍舊在當中缺席。目前音樂圈仍是以樂團當道,台灣有「有最佳樂團獎」,但並沒有「最佳饒舌組合獎」;國外有專門設置給嘻哈的大獎,但台灣目前僅有「金音獎」

夏偉禮觀察,嘻哈音樂多半只能在次文化的平台中看到,沒辦法獨立成一個平台;在許多串流音樂的平台上,也不容易找到「台灣饒舌」的類目。相較於其他主流音樂,嘻哈像是附屬的表演,比較少觀眾專門為了嘻哈而前去觀賞,而是「去夜店剛好看到有人表演,就坐下來聽」。

因此,嘻哈生活希望建立全台第一個嘻哈平台,讓嘻哈資源能被有效地整合、檢索。夏偉理說,或許大家會誤認為,嘻哈平台會和西方掛鉤、走很美式的風格,「那我覺得,你永遠沒辦法整合,永遠都在被拿出來比較、跟著別人的影子走。」因此切出界線,強調是專注於「台灣嘻哈」。

(嘻哈生活期待,透過群眾集資,讓大家一起記錄嘻哈歷史。圖片來源:嘻哈生活 facebook 粉絲專頁 

透過群眾參與,讓嘻哈文化「共榮」
嘻哈不只是音樂,還包含塗鴉、街舞、DJ 等元素,夏偉禮認為,隨著各個種類的嘻哈越來越多元,勢必需要一個平台整合,彼此能合作、互惠、舉辦講座、寫稿⋯⋯等等當一個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,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,是讓它共榮。」未來也會和現有的社群平台,例如嘻哈樂史D Rebound 99 互惠合作,帶起不同效應。

廖胤鈞認為,群眾集資能達到倡議的效果,「當大家投入金錢,也會有更強烈的共識感,因為這是大家一起記錄嘻哈歷史。」他強調:「我覺得它不只是一個募資行動,而是一個社會運動,它把嘻哈音樂從這個 Level 提升到被重視,成為主流之一,有相對應的平台和待遇而這將成為台灣嘻哈音樂一股新興的能量。

此外,嘻哈生活在集資官網上承諾,將建立一套健全的分潤制度。廖胤鈞說明,當今許多創作者會將作品完成後上傳 YouTube,儘管獲得高人氣點閱,但難以有實際的報酬轉換。他說,「我們用另一種方式,去實現點擊率變現」,團隊鼓勵創作者在平台上傳作品,而平台的分潤制度「公開透明」,網站中有商城,頁面產生的廣告也會給予創作者一定的 % 數;利潤的拆分呈指數型,當作品的點擊越高,創作者獲得的拆分也越高。

「在每個地方、環節,都把一部分的利潤拆出來,串流也是」,廖胤鈞說,平台不會向創作者收取上架費,將協助創作者的作品推廣到 KKBOX 或是 Apple Music 首頁,讓好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。

(夏偉禮相信,台灣文化可以淬煉出台灣嘻哈特有種,成為嘻哈界的「櫻花鉤吻鮭」。攝影:劉郁葶)

用文化淬煉,讓台灣嘻哈如「櫻花鉤吻鮭」般獨特
團隊認為,新建立的嘻哈文化平台,將為台灣整體嘻哈環境帶來一定的幫助與影響。夏偉禮表示,透過建立完整的平台,讓更多不了解、想了解台灣嘻哈人,有地方可以挖掘嘻哈音樂、產生更多創新的點子;也讓創作者的作品,因為嘻哈生活的推動而更有價值。他說,「藉由台灣人對嘻哈的關注度越來越多,讓嘻哈有新的樣貌,無論是從文化、產業樣貌,都是如此。」

廖胤鈞期待,嘻哈音樂可以更普及,深耕於台灣日常的文化,不論是音樂表演、練街舞,或是當大媽跳廣場舞時,都在播放嘻哈音樂。他說:「我相信這會發生的,這是可以期待。不再去放某某國家的誰,而是放台灣的音樂。」。

夏偉禮說,「如果把全世界的嘻哈都比喻成鮭魚的話,那台灣的嘻哈就應該要像櫻花鉤吻鮭一樣。全世界都有鮭魚,但只有台灣有櫻花鉤吻鮭。嘻哈音樂一直跟文化、當地人的生活型態息息相關,台灣的東西可以和嘻哈融合淬煉出台灣的特有種,也希望台灣的嘻哈因為我們的推動,帶起新的一波類似台灣嘻哈文藝復興,甚至影響到國外。

>>> 點我了解《台灣第一個嘻哈平台啟動計畫》集資官網
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