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 年年底,3 度在 Kickstarter 寫下驚人成績的群眾集資團隊 Pebble 正式被穿戴裝置廠商 Fitbit 併購。在一封寄給贊助者的信中, Pebble 如此回應併購一事:
Fitbit 已經同意收購 Pebble 的關鍵資產。
基於各方因素,Pebble 已不再能以獨立營運的狀態存在,於是我們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:關閉公司。最終確認的這份協商會盡可能地,保留 Pebble 的一切。
目前 Pebble 陸續終止硬體運作,我們將不再生產、推廣或銷售任何新產品,已經活躍於市場的模組則繼續維持可用狀態。
Pebble 的專業技術、信念與企業文化將繼續體現在 Fitbit 裡,我們團隊的大多成員跟資源會注入 Fitbit ,用以在未來打造更多令人驚豔的產品、經驗及開發者工具;隨著這個移轉的過程,我們也有一些令人振奮的故事和新的里程碑想慶祝。
這無疑是個憂喜參半的時刻。
我們懷念過去所留下的一切,卻也欣喜著眼前的未來;而 Pebble 用戶若能對此敞開溫暖雙臂,那對我們而言會很重要——無論是以粉絲或一般消費者的角度,跟我們分享你對 Pebble 的愛,以及接下來的期待吧!
說到群眾集資,你一定要知道它
3 度在 Kickstarter 集資成功、每次都有 6 萬人以上贊助,智慧型手錶“ Pebble”至 2019 年仍穩居 Kickstarter 設計類專案集資金額最高的寶座(2015 年 3 月, Pebble Time 集資總金額高達兩千萬美金)。
但這令人肅然起敬的明星團隊,如今卻搖搖欲墜⋯⋯。
一個關於併購的夢
2016 年底,各國科技媒體紛紛流傳 Pebble 即將被併購的消息,內容提到美國另一家智能穿戴裝置廠商“Fitbit”有意以 3,400 ~ 4,000 萬美金的價格收購 Pebble,卻沒有打算讓現有的 Pebble 產品線繼續發展下去,而是想接手其作業系統資源,轉用在自家產品上。
粉絲們,你們怎麼看?
聽到這個消息後,Pebble 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跟 Kickstarter 頁面陸續有贊助者留下心聲:
「Pebble 真的掰了嗎?」
「好失望聽到這個消息。雖然這兩家產品我都有買,但⋯⋯ Fitbit 誠可貴,Pebble 價更高。Pebble 真的是很棒的健身工具。」
「是退款的時候了。誰會想要一支未來即將被淘汰的手錶?」
「Pebble 踹共!告訴我們,你們在想什麼?我們每次都在 Kickstarter 支持你們的產品,我們仍然愛你們,但請對我們誠實!」
「當初會支持 Pebble 就是因為不喜歡 Fitbit,現在卻⋯⋯」
「無論如何請出面回應。無論如何。」
其實 2016 年 3 月時,Pebble 的執行長 Eric Migicovsky 便曾出面證實:在矽谷增資狀況不佳的困境下,公司一口氣裁撤了 40 名員工,約是總員工人數的 25 %;時隔數月傳出併購消息,或許 Pebble 真是撐到不能再撐下去了。
(圖表來源:IDC Worldwide Quarterly Wearable Device Tracker, October 24, 2016)
虛弱無力的智慧型手錶市場
再把視角拉到整個大環境來看,或許我們可以問:智慧型手錶是不潮了,還是太潮了?
2016 年 10 月底,國際數據機構 IDC(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) 提出一份全球智慧型手錶市場數據調查結果顯示: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錶廠商(Apple、Garmin、Samsung、Lenovo、Pebble)在 2016 年第三季的總出貨量是 270 萬支,相較於 2015 年同期的 560 萬支驟降了 51.6%,其中, Apple、Lenovo 跟 Pebble 的銷量成長率甚至都比這個平均值還要慘。
「智慧型手錶顯然不是一項適合所有人的產品」,IDC 內部的系統研究分析師Jitesh Ubrani 進一步指出,產品定位對開發者而言始終是重要課題,而這些智慧型手錶廠商的策略都是將焦點放在與運動、健康相關的便利功能,但似乎一直無法很明確地在使用者體驗上,將「智慧型手錶」與「智慧型手機」的需求區分開來;當大眾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購買這類產品,銷量自然就不會成長。
2019.11.01 更新:科技大廠 Google 宣布以將近 21 億美元(約新台幣 630 億元)的價格併購 Fitbit,是 Google 史上第 5 大併購案。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、願意以最直接的行動支持群眾觀點,在文章右上角有個「媒體小農捐款灌溉」按鈕,按下它就能灌溉點數給我們滿滿的鼓勵,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群眾集資相關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