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新創團隊會把群眾集資平台當成產品試水溫的管道,但可別聽到「試水溫」就對它的影響力輕描淡寫!
在今年首屆《眾力時代》群眾集資國際論壇的活動現場,第一天「眾力開端」主題邀請到 Indiegogo 的策略發展總監 Ben Bateman ,以群眾集資平台鼻祖的視角為大家說明 Indiegogo 至今的發展概況,藉此提出對群眾集資產業的觀察:
2008 年 Indiegogo 成立,目標是把「有理想的人」與「願意支持理想的人」串連起來;不像現在可以看到很多高科技裝置,2012 年這類集資計畫仍未走上主流,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,這類產品的市場接受度不高,集資計畫執行成本對一般團隊而言龐大得難以負荷。(不妨可以回想:2012 年時,你身邊有這麼多人在用智慧型手機嗎?)
統計至 2016 年, Indiegogo 平台上的總集資金額已經突破 10 億美金,且擁有 1,000 萬以上的用戶,在此集資成功的團隊來自超過 223 個不同的地區!
如今,Indiegogo 不僅是一個讓團隊向群眾募集資金的平台,也是一個讓團隊能夠媒合各領域資源、了解外國市場反應的平台。
眼看 2016 年剩兩個多月就要畫下句點,Ben 也在現場分享他對群眾集資產業的 2017 年趨勢預測:
01. 大公司陸續參戰
首先,Ben 告訴我們會有越來越多大公司投入群眾集資,將其視為驗證產品實力的工具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群眾集資平台上不會只看到拮据的新創團隊,一些已經穩定規模、看起來「不那麼缺錢」的公司也會使用群眾集資平台,但對他們而言資金多寡並不是重點,他們更想知道把某個產品丟向市場會發生什麼事!跨國公司開始將群眾集資視為踏入新市場的敲門磚,比起用傳統商業模式讓新產品亮相,群眾集資可以為他們省下將近 20 倍的初始成本,因為即使集資計畫沒有成功,也僅需將款項退給贊助者,不用面臨大量生產後銷售不佳的倉儲窘境。
02. 群眾集資產業持續成長,高科技產品當道
「欸欸欸不要來搶飯碗好嗎?」接續剛剛所提到的,你可能開始擔心:群眾集資一開始不就是為了要讓「有夢沒錢」的團隊得以實現理想嗎?剛起步的新創團隊會不會因為大公司也加入群眾集資市場,而有資源被掠奪的情況? 針對這樣的疑慮, Ben 倒是給了個令人意外的答案:根據 Indiegogo 的後台數據顯示,這個狀況目前沒有發生,反而因為有越來越多大規模的企業對群眾集資躍躍欲試,整個群眾集資生態系仍在快速擴張著,且橫跨領域也越來越廣,其中最被看好的是高科技產品,當然也包括了最近當紅的虛擬實境(VR)裝置。
03. 不容忽視的第三方服務商機
「很多群眾集資的提案團隊並不了解生產、物流的運作模式,這會為他們帶來很多困難。」Ben 接著說明,這也是為什麼 Indiegogo 一直想積極與生產商、通路商合作,藉此為提案團隊提供更多集資結束後的協助;在 Ben 眼中,由群眾集資專案延伸出的第三方服務商機,將是大家要持續觀察的重點。
04. 「消費者研究」會是提案團隊的必修課
當然,無論是在集資計畫期間,或是集資成功後準備量產、出貨的階段,每個提案團隊都要持續地面對贊助者,因此提案團隊必須設法瞭解他們。
以產品型專案的角度來看,這群贊助者也就是產品的消費者,即便是相對比較小眾的產品,Ben 仍樂觀地認為:只要團隊能在集資頁面中清楚說明「我們想解決什麼問題」、「我們如何藉由這個產品解決問題」,就可以幫助消費者找到他們真正想要的產品。
另一方面,因應本次《眾力時代》是在亞洲首度舉辦的群眾集資年會,Ben 也提到:相對於歐美市場,亞洲消費者對提案團隊的期待比較嚴格,像中國眾籌網上的贊助者會認為產品應當在集資結束後 30 天內出貨,而歐美團隊出貨時程落在數個月甚至一年之久,贊助者大多願意耐心等待。
既然不同地區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性格與期待,有心進軍跨國市場的提案團隊怎能不對此深入研究?Ben 表示:「我們(Indiegogo)也會致力於協助提案團隊去回應不同國家消費者的期待。」,足見 Indiegogo 想成為一個盡可能讓提案者無後顧之憂的平台。
聽完 Ben 的分享,你對群眾集資產業的未來有什麼期待了嗎?
10/16 仍有一整天的群眾集資國際論壇,議程涵蓋設計、社會企業、臺灣群眾集資發展等主題,若有興趣別忘了親臨現場交流。
【眾力時代 國際論壇資訊】
指標國際論壇 跨國跨界首度組合
台灣首次主辦國際群眾集資論壇,來自中國、美國、日本、菲律賓、台灣的 25 位講者,橫跨四大領域共 12 組國內外的成功團隊經驗與故事。讓我們一起了解,藉由群眾集資,創新產品能如何順利獲得研發資金,各式計畫又如何能破除傳統產業框架,掀起更多關注與效益,促成改變世界的力量。
日期|2016/10/15 SAT. – 10/16 SUN.
時間|09:30 – 19:00
地點|台北 三創生活園區 5 樓
>>> 點我前往活動官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