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創怎麼辦?群募七步穿心術打入新市場

by IHsin

原文:《7 Lessons They Don't Teach You In Crowdfunding School》

作者:Martin Zwilling

首圖來源EventManagerBlog

線上平台越來越多新穎的玩意兒、社會法案漸漸鬆綁,去年可說是群眾集資大鳴大放的一年,總集資金額超過創投紀錄,全年達 300 億美元,全球總計 1,250 個群募平台,儼然是新世代融資開發的創新手法。

現在最受歡迎的群募網站仍屬老面孔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,但有更多不同選擇、不同屬性的平台正如雨後春筍冒出。對初出茅廬的創業團隊而言,群眾集資不僅是尋求資金的管道,更是媒體曝光、收集使用者資訊、消費者分析、市場調查,或者訓練行銷提案的好機會。

——那,到底還有什麼不安要素?

新金融新商機,同時也帶來無法用傳統方式解決的新挑戰、新困難。面對全新的局面,到底要怎麼做能不走偏、避開危機?

以下由專業創投整理出七大課題,一步步帶領新創確實運用群眾集資,在創業之路上取得初步成功。

第一課:炫目的群募之外,商業經營模式才是正經事

不同於傳統融資及股權,群眾集資的參與者多半是非專業的投資人。這樣的一般大眾,通常會過於注重產品功能與特點,而非新創公司的財務狀況。

切記,前人不乏專案成功、公司失敗的案例。要讓公司持續、穩定發展,不可不慎在營收、支出等財務分配與會計比重。

第二課:別低估目標、別小看開銷

專業投資人通常能夠準確抓出適當的行銷預算、庫存管理、人事費用,但新創很可能為了專案成功率,而低估了所需的開銷——低估的預算反而可能讓投資眾心生懷疑,會失信於大眾、引起同業的不信任感。

最好還是找有經驗的經理人,幫忙預估一下所需費用吧。

第三課:專業團隊管理不專業投資人

與各路投資人交手董事會、極需溝通技巧的華山論劍大概是創業人必經之路。

如果將專業經理人,替換成上百位興奮、七嘴八舌的大眾投資者呢?每雙眼睛都期待著股東報告、近期財務分析,新創團隊可能需要專業團隊和額外資金去管理、並帶領與一般股東的溝通匯報。

第四課:別小看營運計劃!

很多新創以為營運大綱只是為了滿足專業投資人的書面資料,想說採取群眾集資就可以跳過這個行政步驟——別急著抄捷徑!雖說大眾投資人可能不會斤斤計較行文條款的細節,有計畫詳盡的計畫仍會是執行專案的好幫手,還是找個專業人士檢查、審視公司營運綱要吧。

第五課:分析、認清你的受眾族群

群眾集資仍然屬於創新領域,這些參與者不僅是市場調查的好對象,大多數人更是對新奇玩意兒有興趣的冒險家——然而,他們真的是產品的精準受眾嗎?

認清你的產品屬性,到底適合消費性推廣、還是需要強大的科技背景?

如果是需要深度科技溝通的產品,則需更專業的受眾族群,那群募或許就不是最佳選擇囉。

第六課:小心處理智慧財產權

值得注意的是,群眾集資平台並不保證 NDA(保密條款)。對專業投資人而言,保密可能是約定俗成,但群募平台上主打不具名的一般大眾,各個都怕變成冤大頭,一面要求了解各種細節,但他們可就不一定、也沒有義務參與這類保密協定。

也就是說,一不小心市面上可能會出現眾多同樣技術、同樣造型的競爭品。如何申請專利、保護核心的智慧財產權,可得處處小心。

第七課:製作費用準備好了嗎?

你以為群眾集資是空手等著大家給錢嗎?——別天真了。

記得要把專案執行所需費用計算進去:像是平台使用手續費(通常為總集資金額的 5% 上下)、稅務、社群推廣、媒體公關費用、未達標的退費與貨款處理等等。專案執行過程會產生許多費用與支出,可不是雙手一攤、免費向大眾拿錢拍拍屁股就成功的。

總而言之,群眾集資看來是越來越興盛、也會有越來越多法案支援來加強其保護措施,但就現況而言,這仍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融資募款方式,特別適合新創公司、公益團體募款、藝術家尋求曝光與支持。

只不過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隨之而來的風險、與每個專案後的努力,都不可忽視。

目前據各大群眾集資平台統計,專案失敗率達 50% 以上,許多新創在成功專案後,有些卻未能出貨、有些卻在營運上栽了跟頭。

這七課就獻給各位熱血的群眾集資提案者了!讓前人的失敗成為後人的借鏡,別重蹈覆轍。
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