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留水梯田珍貴生態!新北貢寮「里山農創基地」,集資傳承百年農藝

by 外部投稿

(封面來源:人禾基金會)
你知道嗎?在新北貢寮,有一處鮮為人知的水梯田聚落──和禾聚落,百年前先民砌石成階,在山區開墾出一層層階梯狀的水田。在早年凱達格蘭族與漢人開墾史中,耆老們曾說:「田會咁 (kám) 水,在滿山是田的過去,終年不缺水」。

水梯田終年蓄水的耕作方式,補注地下水支持了東北角的用水,也減少了土壤沖蝕的現象,穩定溪流水量。湛水的農田濕地環境,維繫著當地豐富的生態與生物多樣性;而山村傳統的手耕農法、友善利用環境的生活模式,讓許多民俗植物、田間伴生植物共生於田野間,加上農人們保存著自留種作物品系,在當地形成與自然互動共融的「里山」生活特色。

編輯補充:「里山」一詞源自日文 (satoyama),象徵自然山林與人工建設之間達到平衡共融的關係,通常是因人類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時間的交互作用形成。比如貢寮水梯田雖為人工開墾,如今也維持了當地自然環境的生態多樣性。

(極度瀕危的「葦草蘭」與「黃腹細蟌」,圖片來源:人禾基金會)
山村人口老齡化,無力守護在地珍貴生態
2013~2023 年間,貢寮水梯田與周邊竹林、森林、草原、埤塘等環境,共計有 1,008 種物種出沒,為臺灣少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重要生物棲息地,更是自然保護區外的有效保育區域 (OECM, other effective area 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)。全年湛水的水梯田猶如自然濕地,因為有農人們友善照顧環境,為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編織出安全網,多種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在此安棲,其中更可見極度瀕危的「葦草蘭」與「黃腹細蟌」。

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山村的長輩們越來越做不動農活,而年輕人回來的速度仍然有限。人口的變遷、老化與減少,讓貢寮和禾聚落的里山生活、以及在地特有的牛耕文化,隨著老農凋零而瀕危。假如沒有人繼續管理,水梯田與多元地景的環境將逐漸消逝,同步影響到在地動植物的生長環境⋯⋯

(圖片來源:《貢寮水梯田|里山農創基地》集資頁面)
山村廢校轉型,集資打造貢寮里山農創基地
為延續百年來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」的里山生活,貢寮山村聚落需建置更完善的夥伴網絡與支持系統、創造更多協作兼業的機會,號召更多人成為「里山人」,共同守護里山智慧與生態環境。

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(簡稱「人禾基金會」) 自 2011 年開始,便與在地社會企業「狸和禾小穀倉」合作,長年進行生態基礎調查以及夥伴培力支持等工作,十多年來不畏艱苦、在地蹲點,暫緩水梯田急遽衰退的趨勢。2021 年,團隊更承接貢寮國小吉林舊校區的營運,盼以此為據點,為貢寮水梯田創造更多美好可能。

近期,人禾基金會發起群眾集資,盼集眾人之力,將保育量能轉化為一座「農創食研基地」,為山村居民、活動體驗者、新農提供共享共創的農產空間,開啟多樣化、可持續的經濟模式,讓里山生活能夠成為更多當代青年得以安居樂業的新選擇。

貢寮這幾年很有活力,許多在地組織也積極拓展新關係,和禾工作團隊樂見地方長出自己的力量,也期盼眾人力量支持集資,品嘗水梯田生態種出的和禾米、在地採收的蜂蜜之餘,本次集資也提供「深入里山深呼吸」輕旅行行程,盼社會對貢寮水梯田多一些關注,共同打造這座深根於貢寮山村的農創基地。

>>> 點我了解《貢寮水梯田|里山農創基地》集資計畫

延伸閱讀

本文為外部投稿,圖文由人禾基金會提供、群眾觀點整理編輯。
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