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資灌溉好媒體,哪些文章大家愛?媒體小農公開 2018 年度灌溉成果報告

by 外部投稿

(圖片來源:媒體小農官網)
你的灌溉,決定台灣媒體的未來!
為打破「新聞免費閱讀 ➡ 媒體經營困難 ➡ 品質難以提升 ➡ 讀者更不願付費」的惡性循環,社團法人媒體小農協會在 2017 年由多位媒體人成立,推廣民眾進行「新聞灌溉」——透過儲值點數、小額捐款的行動支持產製優質內容的媒體,希望以群眾集資的方式與廣告財團抗衡

社團法人媒體小農協會於 2019 年 5 月首度公開《2018 年度媒體小農灌溉成果報告》,內容整理了自 2017 年媒體小農平台上線以來,民眾捐款「灌溉」新聞的金額數據。
(圖片來源:媒體小農提供)
截至 2018 年底,共累計有 1536 位民眾參與灌溉、有超過 100 萬元的灌溉金額透過媒體小農平台,分配給 32 家台灣的優質媒體;然而,媒體小農平台也面臨了灌溉金額逐漸降低的困境。媒體小農秘書長陳品諺認為,「灌溉優質新聞」的理念尚未在台灣社會深化,因此今年媒體小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讀者「灌溉優質新聞」的習慣,鼓勵民眾不僅要灌溉,而且要持續灌溉,才能夠不斷為媒體環境注入活水,提供改革的可能性。

(媒體小農 2018 年度灌溉排行榜前10 名。圖片來源:媒體小農提供)
台灣讀者愛什麼?環境議題最熱門
針對 2018 年灌溉成果,媒體小農協會秘書長陳品諺表示,2018 媒體小農十大熱門文章中,就有 4 篇屬於環境議題,而在 2018 年的 3,719 篇被灌溉文章中,至少也有 15%以上談論環境議題,顯現媒體小農網站會員對於此領域的高度重視。

除此之外,勞動轉型正義新移民以及性別教育也是小農用戶關注的主題。陳品諺分析,目前雖已有不少媒體推動自家的付費訂閱機制,但這些機制多數是「付費閱讀限定內容」,也就是在媒體確定收到款項的情況下,讀者才能閱讀會員限定內容;媒體小農灌溉機制卻反其道而行,讀者仍舊可以免費閱讀所有文章,再根據內容決定是否付費支持。

(圖片來源:農傳媒〈回顧口蹄疫,1997 年 1700 億的教訓〉)
灌溉機制讓舊文章重新被看見、被支持
這樣的做法比起「付費閱讀限定內容」,似乎更加違反人性,許多人質疑是否可行。然而,將近兩年的實驗証明,這樣的機制不僅行得通,更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優點;媒體小農執行秘書陳啟勳進一步指出,不少人以為即時性就是新聞唯一的價值,但是許多文章在出刊一年後,仍持續受到民眾的灌溉,促使媒體重新思考,什麼才是媒體產製中重要的「價值」。例如《農傳媒》在 2017 年 5 月 26 日刊登的〈回顧口蹄疫,1997 年 1700 億的教訓〉一文,當時並沒有太多人灌溉,但是當 2018 年底人們因為非洲豬瘟疫情感到惶恐不安時,這篇一年前撰寫的文章,也重新獲得民眾的灌溉與重視。

媒體小農行銷企劃許鈺昕補充,捐款灌溉機制除了能夠讓好文章持續受到支持,更讓許多灌溉機制上線以前的文章,能獲得再次回顧與評價的機會,有些文章最遠甚至可溯及至 2007 年。

(影片來源:媒體小農)
你的參與,能成為改變新媒體環境的基石
然而,媒體小農卻也面臨灌溉金額逐漸降低的困境,甚至有許多讀者首次灌溉後,便再也沒有灌溉。媒體小農秘書長陳品諺表示,媒體小農會繼續努力,但光靠媒體小農的力量還不足夠,這樣的機制需要更多媒體加入合作、更多民眾參與灌溉,讓「以品質模式獲利」的思維能夠鞏固。
在 2019 年,媒體小農要努力擴展到一年 1 萬人灌溉、累計灌溉金額 500 萬元的目標,這 500 萬元扣除 8 %的金融手續費及行政營運費用,其他將全數轉交給合作媒體,成為改變新媒體環境的基石。媒體小農相信,只要持續努力下去,有一天以「群眾集資」為獲利基礎的營運方式,將能夠與傳統媒體依賴廣告商與財閥的獲利方式抗衡!

 ?媒體小農,灌溉心中好新聞

本文為外部投稿,文字由社團法人媒體小農協會提供、群眾觀點整理編輯。

你可能會喜歡